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2019/07/29 印刷包裝企業轉型不易,卻是非成功不可

文章來源:印刷人雜誌http://printers-tw.com/index249.htm

印刷包裝企業轉型不易,卻是非成功不可


    印刷包裝企業對產業4.0、IOT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都在各式各樣的媒體上看多了!但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收集、應用及效果卻是幾乎沒有觸及。像今天的航空公司買飛機往往不買引擎,公司同仁十分好奇問:「那麼飛機怎麼飛呢?」,原來是向如美國GE、英國勞斯萊斯等公司,以租賃引擎方式,其績效及服務反而比賣引擎出去好,如果一家航空公司有三、五十架飛機,兩個品牌,各有三個不同規格,以雙引擎來算一百個使用中引擎有6種不同規格,所以地勤維修人員要有足夠知識、準備零件以及維修經驗,遠遠不及兩家引擎公司,各種引擎至少有上千個,多則上萬個在線上使用。引擎公司利用聯網科技對每一個引擎的輸出最大,轉速、震動及機電、軟體控制狀況做遙控式監控,比飛行員輪班,換同型號不同飛機,更可以盯住每一個引擎的妥善率,以及會有危險的狀況,那麼分佈在全世界主要機場的各動力公司維修技術人員,可以馬上在飛機降落後,做檢視、維修,到更換妥善維修後引擎更替,這一種聯網及大數據效果十分明顯,而使用者也更安心,比每家航空買引擎,自己診斷維修,如瞎子摸象去拼湊引擎不良狀況更有效率,所以未來車子、印刷機租賃方式或許更能貼近市場及維修需求,所以營運模式改變對製造者使用者雙方也都是一種新的體驗。

   換腦袋才有前途,但不一定會成功,若不換,在慢慢內外環境變化中,印刷企業會枯萎掉的。也就是多少年來做對的事,今後不一定能營利謀生存,今天印前作業幾乎簡化到只有檔案接收、排版,接著RIP解譯、CTP輸出,不少製版業不轉型做彩色雷射列印輸出很難生存。印刷包裝廠光看到凹版薄膜印刷,六十多年來已夠嗆、夠傷人肝腎的有機溶劑墨印刷,也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不少業者認為我們建立起的偉大版圖仍固若金湯,當水性直接塑膠薄膜噴列成為生產市場新寵時,這些高傲已賺飽財富的經營者,仍嗤之以鼻,認為每分鐘35米想和我350米的速度比什麼呢?但是350米印刷前,校版、校色就有2、300米損失,印一萬米損失2~3%是小事,但印一千米有2~30%可是大事,加上製版費、上機時間,且人家只需保存檔案,你要留下凹版筒花費不少保存空間,且在生產彈性方面,尤其是短印量,在新的有利基市場,對於凹版印刷是無緣的。

   到底換了腦袋後要怎麼轉變,順藤摸瓜以既有的市場,大約相同生產工藝做小幅改變,危險少,但同業跟進也快一些。反之做巨大改變往往商機大、風險也大,我們也必須有足夠的人才去因應,要衝過大浪頭,也得不落水才行,怎麼變永遠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模式,沒有一定的路線可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