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:
生物界中的蝦蟹和蛇類等動物,在成長到一定限度時,就會面臨原有的外殼或外皮太緊,無法再讓軀體發育成長,牠們又不能像寄居蟹一樣找個更大的空殼寄身,而是須脫去不敷成長需求的原有外殼,暴露出新的、軟的有成長性的皮或軟殼來。每一次的蛻殼既是往上成長的機會,但也是最軟弱而無助的時候。
印刷業原本是一個成長型的行業,只要社會經濟保持一定成長就不愁沒有市場,而且可保持一定的成長比例,但在台灣GDP長年低成長下,印刷業也留在停滯不前的狀態,另一方面則有電子書、網路傳媒,尤其個人化結合在一起的社群傳媒,取代很多印刷傳播的功能,有太多的美食、美景和形形色色的旅遊資訊傳播,在網路上提供同好們共享,原本這類傳播主要是靠雜誌、宣傳品、報紙在傳播推廣,現在則多數被取代了!此外,廣告印刷的比例也大幅被網路廣告所取代!印刷業流失在這塊很大比例的商機。另外號稱一直成長的「包裝印刷」,在中國這個現象是肯定的,而在台灣的包裝印刷則朝向精緻化量縮的方向發展,主要是貿易自由化之下,進口食品及非食品類的大量中低價位民生用品,取代台灣本地國內生產的製品,這些標示著印尼、馬來西亞,甚至更遠地方的產品包裝,取代原本屬於台灣包裝印刷的機會。在10年前,傳統印刷業認為「網路合版印刷」是來攪局的,但幾經淘汰而活存下來的合版印刷業,其產值在今天已超過台灣商業文化印刷10%以上。
以前有句話:「西進、東進、南進、北進不如要上進!」,在20年前台灣印刷業以原有的技術及二手設備,在大陸市場取得了短暫商機,如今卻紛紛關門回台,也有人到大陸又到越南做生意,雖也賺到了錢!但並不容易把利益匯回來。今天要如何北進爭取日本外銷市場、東進爭取美國、甚至歐洲市場,這些都要努力改變以迎合市場的需求,且價格及服務往往是形成競爭力的主要元素。曾經赴夏威夷爭取一位藝術家的畫冊印件,當時畫家問我:「憑什麼我要相信一家只有70多人的印刷公司,而不給2萬多人的印刷公司印製呢?」我回答:「您這7、8萬美金的生意交付給大公司印製,不知要外包幾次才能到印刷廠,想做修色有如隔靴搔癢。對我們來說則是一件有份量的生意,由老闆自己處理所有的修改及生產工程」。藝術家不僅同意了這句話,並對我們的服務和品質也很滿意。
企業要「上進」,包括設計提升,使產品看來更有附加價值,在製程改善使印刷品更環保而降低生產歷程的污染,最後是創新工藝包括防偽、冷燙、鑄紋、雷射加工、壓紋、網印等,使別人不易仿製的工藝,最後是走入電子、光電及工業裝飾去發展,無版的數位列印更是必進之門。
詳細資料來源:《印刷人》229期2014年5-6